来源:PV光圈见闻
曾经至关重要的税收抵免政策提前结束,而一系列新的供应限制似乎可能使美国制造商,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制造商,处境更加艰难。
一方面,美国清洁能源协会负责供应链与制造副总裁Shiao表示,美国已经证明其能够大规模生产太阳能产品并将其售向市场。2025年初,美国拥有约50GW的太阳能组件名义产能,这与当时的年度装机量相当,且太阳能电池产能还在持续增长。
“但这真是一个被错失的良机,”他表示,“我们完成了制造流程中相对容易的部分,并且已经开始攻克难点——比如电池片和硅片制造,甚至开始探索多晶硅生产的新方法。”
他指出,由于政策变动,许多相关计划正在缩减规模。近日,Shiao就白宫政府转向反对清洁能源的立场,接受了PV Tech Premium专访,探讨美国太阳能制造业的前景。
关键定义缺失
尽管新规和美国太阳能立法框架“耗费了数十页笔墨”,Shiao认为,许多细节依然模糊。
新的“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则规定,若企业希望获得剩余的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无论是用于项目部署还是45X先进制造抵免),其供应链中不得包含中国太阳能产品,或接受中国公司的“实质性援助”。
“这实际上取决于财政部最终如何解读这些规则,情况非常复杂,”Shiao表示,“即便已经耗费数十页笔墨阐述,关键定义仍然缺失。”
这些定义包括(但可能不限于):供应链溯源至何种程度时需获得FEOC认证,以及第三方供应商可接受的中国潜在影响程度。除少数例外情况,全球太阳能供应链目前由中国企业主导,尤其在多晶硅和硅片等上游环节。
一旦行业明确了这些定义,"接下来的第二步是真正去寻找合规的供应链,或着手建立这样的供应链——这需要时间且选择有限,"Shiao解释道。
他表示,满足FEOC规则的要求将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最后,企业还须综合考虑当前关税政策的影响,试图验证整个方案是否具备经济可行性。这里面存在太多变量。"
不过Shiao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如果财政部遵循"国会意图"并制定出适合行业运作的规则,"那么企业将有能力达到这些要求"。
财政部已被要求突破国会预算法案的既有决定。法案通过三天后,特朗普总统发布行政命令,试图收紧寻求税收抵免的太阳能项目的"开工建造"规则。在上周发布的最终指南中,财政部虽按指示收紧了规则,但并未对行业造成最大程度的阻碍。这可能为制造业资格规则的进一步澄清带来利好,尽管这一利好远非板上钉钉。
当前可选路径
目前已有可能满足FEOC要求的方案。Shiao指出,韩国和印度制造商正运营着"贯穿全产业链"的业务。印度近期已将太阳能电池纳入其制造业激励计划,而韩国生产商如OCI已与韩华Qcells达成多晶硅供应协议,为其佐治亚州的美国制造中心供货。
总统与印度的贸易关系近几周趋于紧张,Qcells的电池本月在海关遭到扣留。
"确实有企业尝试在西非和中东设厂,"Shiao表示,"但部分企业可能涉及中国技术或投资,因此存在合规风险。"
美国在太阳能领域也拥有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Shiao指出,问题在于美国最易获取和许可的IP属于PERC等旧技术,而行业整体已向新技术转型。
"这又是另一个错失的机遇,但总比完全无法制造太阳能产品要好,"他说道。
ES Foundry与Suniva均在美国生产PERC电池,前者曾向PV Tech Premium透露,对知识产权的担忧是其决策的主要因素。
成功机遇
特朗普政府多次提及重振和支持美国制造业就业。但迄今为止,太阳能产业似乎被普遍排除在这一雄心之外,有观点认为,政策变化对制造业的冲击将远超对电站部署的冲击。事实印证了这一点:能源需求不会缩减,但这些能源并非必须来自美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行政策对制造商的打击远比对项目开发商更严重,"Shiao指出,"因为制造商既要应对关税壁垒,又要处理联邦政策,随着能源成本上升,他们正遭受双重挤压。这不是项目开发的问题,而是本土制造的问题——如果能源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必然同步上升。"
他表示理解业内的愤懑情绪,尤其是针对政策以及太阳能制造商当前面临的多线作战困境。
但阴霾中仍透露出希望之光。"当我观察当下的制造商时,发现他们都是具有非凡韧性的企业,"Shiao强调。
他不仅关注晶硅太阳能制造商,还提到First Solar的碲化镉(CdTe)产能扩张计划——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4GW,以及Nextracker和Array Technologies等本土跟踪支架制造商。
First Solar已公开宣称,预算法案的实施使其比竞争对手"巩固"了其在美国市场的地位。首席执行官Mark Widmar指出,针对中国参与的FEOC限制政策以及影响行业的多项关税政策,都支撑着该公司积极的未来展望。
"本土化制造存在诸多理由,其发展空间必然存在,"Shiao表示,"核心问题在于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健全程度究竟如何。"
积极参与者
太阳能制造业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需求。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依赖美国本土市场需求。
"制造业的规模实际上取决于太阳能部署的前景,"Shiao强调,"如果我们能看到应有的强劲太阳能部署市场,这也是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必要条件,那么无论税收抵免环境如何变化,美国制造业都将在其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但他同时指出,"持续针对太阳能行业的政治化操作"可能导致制造业基础弱化。即便市场保持"强劲",开发商是否愿意采购美国制造产品仍存疑问。
PV Tech Premium此前采访的一位美国开发商表示,其采购决策最终将归结为权衡无税收抵免的美国制造组件成本与相关税项进口成本的对比。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制造项目是否会成为两者中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我对太阳能行业的强烈期望是,我们应该以年和十年为单位来考量项目和企业,而非拘泥于单个项目的得失,"Shiao坦言。
随着太阳能组件成本持续下降——即使行业面临推高项目价格的立法和贸易挑战——Shiao认为在供应链上过度计较成本从长期来看回报有限。
"供应稳定性的价值如何衡量?"他反问道,"为确保组件按时抵达施工现场并完成建设,支付一定的溢价是否值得?"
但这些问题大多并非特朗普政府时期独有。尽管当前形势复杂,Shiao指出,在以往的供应链中断时期,已有开发商将长期供应稳定性纳入采购计划。他认为这应成为优先考量,并将美国制造视为解决方案。
"每瓦节省几分钱真的划算吗?当供应链中断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时,开发商面临的违约赔偿风险又如何衡量?我认为采购决策过程中越多考虑这类因素,对行业长期发展越有利。"
"新常态已成定局"
"美国太阳能制造业正处在十字路口,"Shiao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巨大动力",该法案为缩小美国与海外制造差距做出重大贡献——正在消退,市场增长前景多年来首次面临不确定性。
"这就是新常态。过去五年,我们每年都在说期待行业回归正常,但每年情况都在恶化,"他苦笑道。
在他看来,新形势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我们已跻身主流能源领域。太阳能不再是吹嘘实现GW规模的小打小闹,而是美国能源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所有围绕能源、能源政治的事务,我们都将参与其中。”
在这种地位下,结合当前美国政治气候,他表示"必须预期会出现政策急转弯。"
"其次...无论执政党是谁、国会构成如何,在当前美国环境下,民众希望看到更多本土制造。两党政客都相信支持美国制造是受欢迎的策略,他们必然会推行相应政策。"
现状虽不理想,环境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但Shiao似乎谨慎地相信,长期来看美国将选择保障供应安全及快速满足能源需求的能力——这其中必然包含美国制造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