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wechat
video
phone
同期隆重推出

储能行业武林大会:2025年上演电池江湖争霸战

每年3-6月,各大储能展就像储能行业举办的武林大会,各大门派(企业)纷纷亮出绝活。2025年这场比武格外精彩,因为行业规则发生了大变革!

政策松绑:从"强制陪练"到"自由搏击"(加粗)

以前新能源项目必须带着储能玩(强制配储),现在新政策取消了这条规定。这下可好,储能产品再也不能当"关系户"了,必须靠真本事吃饭!企业们纷纷调整战略,开始比拼真功夫——谁家产品更安全、更耐用、更省钱,谁就能赢得市场青睐。

 

【第一回合】储能江湖大洗牌:电芯与系统商上演"选边站队"大战

随着大电芯技术路线分化,储能产业链的玩家们纷纷"站队",行业格局迎来新一轮洗牌。

1. 电芯派 vs. 集成派:两大阵营对垒

目前,储能江湖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电芯主导派:以宁德时代为首,坚定押注587Ah路线。南都电源、中车株洲所、因湃电池等头部系统集成企业也发布基于587Ah电芯的6.25MWh集装箱系统;天合储能、海博思创则分别基于587Ah电芯,开发了7MWh系统、7.81MWh系统。

系统集成派:阳光电源带头,联合欣旺达、中创新航、鹏辉能源、楚能新能源、蜂巢能源等一二线电芯企业,力推684Ah方案。

2. 第三势力搅局:392Ah的"保守派"

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选择392Ah路线,主打"稳字诀"——技术成熟、量产快,短期内仍有市场空间。

3. 暗流涌动:新玩家与"幕后大佬"

楚能、国轩高科推出588Ah电芯,背后可能有海博思创、华为的影子。

双登股份的601Ah电芯,传闻海博思创也参与定义。

4. 未来战局:谁能笑到最后?

目前来看,587Ah vs. 684Ah的"路线之争"仍将持续,而392Ah则可能在中短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终谁能胜出?市场说了算!

 

【第二回合】系统集成赛:储能系统变身"超级充电宝",越大越聪明

现在的储能系统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不仅要比谁摞得高,还要比谁更聪明、更安全。让我们看看这些"超级充电宝"都有哪些黑科技:

1.容量竞赛:从集装箱到"储能巨无霸"

易事特推出26.86MWh的"储能航母",相当于5个传统系统挤进一个箱子

国轩高科的20MWh系统,占地面积省下3个篮球场

阳光电源的12.5MWh单柜系统,像变形金刚一样高度集成

2. 长途运输有妙招

宁德时代的9MWh系统玩"分身术":拆成两个36吨模块,全球通行无阻,运输成本直降35%,相当于省出一辆特斯拉的钱

3. 安全防护堪比"钢铁侠战衣"

国轩高科:7层防护+智能温控,温差控制在2℃以内(比冰箱还精准)

晶科能源:给每个电芯装"健康手环",异常情况提前预警

阳光电源:通过"零蔓延"认证,着火也不会扩散(就像自带灭火结界)

4. 智能升级:从"大块头"到"大聪明"

采日能源的预警系统能检测纳米级微粒(比新冠病毒还小100倍)

热管理系统像"智能空调",一些企业通过优化散热结构和采用高效散热材料,有效控制电池温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

模块化设计让安装像搭乐高一样简单

5. 全球布局:储能进入"GWh时代"

宁德时代在澳大利亚部署24GWh项目,足够悉尼用8小时

南都电源推出2-8小时灵活储能方案,像可调节的"电力海绵"

这些"超级充电宝"正在改变能源存储的游戏规则:更大容量、更高智能、更强安全。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新一代储能系统正在开启清洁能源的新纪元。

 

【第三回合】PCS升级大战:给大电芯配"超级充电头"

现在的储能系统就像智能手机,电芯是电池,PCS(储能变流器)就是充电头。随着电芯越做越大,普通的"充电头"已经不够用了,各家厂商都在研发"超级快充"!

1.为什么需要升级PCS?

大电芯就像大胃王,需要更大功率的"喂食器"(400kW起步)

既要充得快,又要充得安全(防过充过放)

不同品牌电芯都要能适配(万能充电口)

2.最新"超级充电头"黑科技

中车株洲所:“云枢”储能变流器功率密度提升22%,兼容587Ah-688Ah所有大电芯,电网适配性超强;

上能电气:6.9MW一体机,专为600Ah+电芯设计,耐高温抗严寒(-30℃~60℃都能用);

华思系统:430kW液冷PCS,能量密度提升30%,把BMS、高压箱都集成在一起;

特变电工:400kW万能适配款,300Ah-600Ah通吃,5MWh-6.9MWh系统都能配

3.三大技术突破

功率升级:从"普通充电"到"超级快充"(400kW成标配)

模块化设计: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组合

宽电压兼容:600-1000V都能适配(一个充电头充所有)

4.用户能获得什么?

充电效率提升 → 省钱

系统更安全 → 省心

适配性强 → 省事

这些新一代PCS就像给储能系统装上了"超级快充",让大容量储能既高效又安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未来的储能系统一定会更智能、更强大!

 

【终极奥义】AI赋能:储能界的"最强大脑"

随着强配储落幕、新能源全面入市以及电力现货市场加速建设,储能产业由政策性向交易型进阶,储能的价值正在重构。

在未来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市场价格与负载需求瞬息万变,交易算法将成为收益分水岭,储能系统若要充分发挥价值,必须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与储能系统深度融合,重塑电池管理、能量调度和电力交易等核心环节。

在电池管理方面,AI 算法能够实现对电池健康状态的精准监测和预测,华为智能 BMS 的故障预测准确率高达 99.2%,提前发现电池潜在问题,避免故障发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在能量调度方面,AI 技术可以根据实时的能源供需情况和市场价格,优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些企业利用 AI 算法实现了储能系统与电网的智能互动,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获取额外收益。

在电力交易方面,AI 技术能够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交易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远景储能发布的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EN 8 Pro,基于AI大模型,实现储能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的自主高效互动;宁德时代的智慧储能管理平台 “天恒・智储”,通过“大数据平台 + AI 大模型与先进机理算法融合 + AI 助手工具”,为储能电站提供智能预警、运行分析等全套标准化能力;融和元储的 AI 赋能智能交易及 VPP 运营平台,能自动预测市场变化、生成交易策略并实时调整,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虚拟电厂通过 AI 算法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实现对分散储能设备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储能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未来,AI 技术将在储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储能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储能产业的价值。

 

【未来预言】光储CP:光储加速走向融合

技术、市场的深刻变革使得储能不再是光伏产业的附庸,光储融合已经从强制配套走向共生,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从技术层面来看,光储融合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核心技术路径之一,将成为未来推动光储市场发展的主流。

2025年,智能化光储解决方案将成为趋势,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发电、储能、用电全链条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如阳光电源发布的新一代直流侧耦合储能系统,转换效率突破 98.8%,实现了光伏与储能的高效协同。

在市场层面,国内多地纷纷布局大型光储一体化电站,如西北地区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了多个GW级别的光储项目,另外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分布式光储一体化发展。

国外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光储融合,分布式光储系统在家庭、工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用户实现能源自主、降低用电成本的重要手段。

从产品角度来看,华为推出的“光储充” 智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光伏、储能与充电的毫秒级协同控制,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天合光能展示的覆盖 “源网荷” 全链条的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能源的生产、存储和消费提供了一体化的思路。

另外,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企业的入局,进一步丰富了光储融合的生态。

美的能源发布“储能 + 热泵 + AI” 三维驱动战略,覆盖全场景能源应用;格力展示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光储直柔能源站 2.0 等产品,在光伏、储能等领域全面布局;海尔新能源携 AI + 工商业储能系统亮相,开启储能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新模式。

机构预计2027年,光储融合市场规模将突破38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成为新能源建设的标准范式。

特别声明:本网引用转载自其他机构、网站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